小营乡后陈村位于盐山县城东南20公里处,2022年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。该村结合村情,依托“125”产业模式,大力发展养牛产业,为村民增收致富拓宽了路径。
肉牛养殖基地外景。
项目实地验收。
“1”即1个项目:后陈村的“盐山县爱民养殖合作社”拥有成熟的奶公牛购销渠道和饲养技术,经深入调研,选定了奶公牛育肥项目。通过与县农业农村局联系,争取到了县级产业扶贫资金589万元,依托爱民合作社建设肉牛养殖示范基地,项目占地30亩,建设标准化牛舍2栋,配备饲料车间、附属用房、消毒间、青储池等设施,投产后实现肉牛存栏600头。
“2”即双方代养: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,合作社面向周边脱贫村、脱贫户推出了“合作代养”项目,由脱贫村和脱贫户购买牛犊,委托合作社代养。
“5”即五五分成:代养的牛犊单独记账,扣除养殖成本后利润五五分成,同时合作社承诺脱贫村和脱贫户的投资保底收益为10%。目前“125”代养模式正在稳步推进,已实现委托代养牛犊38头。
合作代养区。
肉牛饲养。
“125”产业模式对当地村民增收致富起到了积极作用。
一是降低了生产风险,利用合作社的管理优势,降低了脱贫户在养殖和销售过程中的风险,提高了产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,从而确保脱贫户能够在经济上持续改善,避免其再次陷入贫困。
二是提高了生产效益,合作社通过规模化、专业化、标准化的生产方式,提高了生产效率,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对接市场,获取更多的销售渠道。
三是增加了脱贫户收入,脱贫户可以通过托管代养的方式获得稳定的收益,同时也可以在合作社或企业获得就业机会,增加工资性收入。
四是提升了脱贫户致富能力,合作社提供培训和学习机会,脱贫户可以通过学习实践提升自身生产技能和管理能力,为自主发展打下坚实基础。
五是促进了乡村产业升级,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,增加了农村经济的活力和可持续性。
冀公网安备 13010402001572号
网站标识码:1300000007